心得分享
当前位置: 首页>>主题学习>>心得分享>>正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发展

王俊

    摘要: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苦卓绝奋斗中,始终致力于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相结合,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思想都是在理论基础上对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作了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发展;一脉相承

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由儒家思想作为统治阶级思想,是完全的封建主义国家,完全的主权国家。因此,这个时候是不存在要选择、学习沿自他国的任何理论作为指导思想。但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中国,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由完全的封建主义国家变成半封建主义国家,有完全的主权国家变成了半殖民地国家。中国的社会性质逐渐地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成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说明,一方面中国的封建主义根深蒂固,另一方面又有了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封建主义有两大基本阶级,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资本主义两大基本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在1919年五四运动之前,四大阶级中的三大阶级都对国家出路都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一、农民阶级,进行了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在学习西方宗教的基础上创立拜上帝教,希望建立地上人间天堂。二、地主阶级,地主阶级的思想家们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实干家们进行了洋务运动,他们期望徒弟在向师父学习后,能够打倒师父,但是失败了。三、资产阶级,资产阶级中的改良派进行了戊戌维新运动,期望向西方国家进行不完全的学习及要建立一个类似西方民主,又要中国皇帝的民主立宪制。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了辛亥革命,期望完全学习西方,采取民主共和制。这三大阶级共同的特点都是向西方学习,只不过学习的层次不同而已。农民阶级是从虚幻文化层次学习,地主阶级是从西方器物层次学习,资产阶级是从西方制度层次学习。结果无一例外,均以失败告终。三大阶级的探索失败标志着向西方学习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不能解决国家出路问题。

当然不甘屈服的中华民族肯定还是要继续探索国家出路,可贵而又幸运的是1848年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919年五四运动,无产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历史舞台。加速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结合。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历经磨难,终于找到了新的学习方向,那就是视野上从学习西方转向学习东方,理论上学习马克思主义,实践上学习苏俄。中国革命由此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因此,可以说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既是马克思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客观需要。

那么在共产党的历史上,马克思中国化这个命题是由毛泽东同志在1938年10月份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在《论新阶段》报告当中,他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个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也就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运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且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也就是说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中国建设和中国改革进行这样一个实践的相结合,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中国共产党找到马克思主义之后,为什么需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呢?这里就要先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一个简要的梳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际上就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中国建设、中国改革的实践相结合。那么既然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如果从哲学视角看,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分为两个层次:一、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 二、理论必须在实践当中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因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步骤,第一,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中国建设和中国改革当中的实际问题。这就是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 第二,理论必须在实践当中丰富和发展。也就是说要总结和提炼中国革命、中国建设、中国改革的实践经验,从而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新的内容。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基本理论跟中国实际相结合。因而在这样一个结合的过程当中,就必须考察到中国的文化。也就是要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使之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能够成为中华民族的这种思想武器。 这也阐释了这一思想所表达的顶天立地。首先“顶天”即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面旗帜来指导人民,已达到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目的。但如果要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这里有一个前提条件,即必须使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能够、愿意接受这样一个理论。而要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接受这个理论,就必须使这个理论在宣传的时候要接地气。而这个接地气就是用要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这种方式进行宣传,真正意义上使这样一个理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来展示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其实,这里面其实也包含了三方面的含义:一、解决问题,即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二、创新理论,把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即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三、文化根基,即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之中。

那么,马克思主义需要中国化是有着深刻的理论和实际需要的。一、解决中国问题的实际需要。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创立发展起来的,他们虽然对中国等东方国家的革命和解放事业给予了很大的关注,然而他们毕生都从未来到中国,不可能全面、充分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二、中国革命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深刻阐释了照搬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和离开马克思主义的经验主义都无法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三、与黑格尔封闭的理论要求不同,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开放的理论,是需要与时俱进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在要求其与实践进行不断结合,不断的进行理论创新和发展。

因此,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迫切需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正是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共产党的密切关系,陈美东指出:“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及其主导下的中国近现代社会实践,肯定不会发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假如没有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就如很多外来思潮一样,只是近现代中国历史长河中的一种先进的文化形式,更多的是具有学术和思想史的意义,充其量不过是其中科学性、批判性更强的一种理论而已。”[1]因此马克思主义只有在同各国具体实际结合的过程中,才能开辟自身的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因此马克思强调:“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加以重复的教条。”“没有任何一劳永逸的现成方案。”因此中国共产党,要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胜利,就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进行创新或创造,创造出符合中国实际的新的指导理论。正如列宁也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每个国家的国情不一样,革命历程的实际情况也不一样,因此必须实事求是的在实践中运用、创新马克思主义。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有四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或者说是重大的历史事件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就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二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是1935年的遵义会议的召开。第三个重大的事件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第四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是2012年党的十八大。

第一阶段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遵义会议。那么在这一时期,中国党还处在幼年时期,对于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认识还不是很充分。所以这一段时间,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中犯了一些错误。比如说有“右顷”投降主义(陈独秀),“左顷”冒险主义(王明),教条主义,所以这一时期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惨痛的失败的教训。

第二阶段是遵义会议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那么,遵义会议以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始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在这一时期主要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在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共产党找到了正确、科学的革命指导理论,实现了人民解放和民族独立,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但是在社会主义探索的实践中,虽然也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是到后面走过一些弯路,受到一些曲折。那么为什么会走弯路? 为什么会经历那么多曲折。这里由于中国共产党是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对于第一次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相结合,但因为没有现成的模板,是在摸索、探索的过程中进行的,因此没有很好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第三阶段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八大。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启改革开放和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又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社会主义建设,都进行了全新的认识。那么在这一时期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阔步向前,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第四阶段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那么在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是指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根本的思想自觉,是新时代的精神旗帜。

在近百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在党的十七大报告当中,当年胡锦涛同志概括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经历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这两大理论成果分别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际上是把改革开放以来,历代政治领导集体的思想、观点都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总框架当中。也就意味着到目前为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应该包含四个组成部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那么这两大理论成果之间究竟是何种关系,而要讲清楚这两大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就需要从三个方面去理解。第一,各大理论成果的主题是什么,也就是它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第二,中国共产党历代政治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贡献。习近平同志讲,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而这里就要讲清楚历代政治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所做的贡献。 第三,历代政治领导集体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贡献。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的历史性飞跃。因此这里就要详细阐释历代领导集体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性飞跃当中所做的贡献。

首先是对各大理论成果的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但是,到目前为止,中央文件当中并没有对毛泽东思想的主题进行概括。这应该也是考虑到毛泽东同志他的执政的时间相对比较长。如果从1935年遵义会议确定毛泽东在党内的军事指挥权算起,一直到1976年毛泽东同志逝世,其中经历40多年,而且毛泽东同志一生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还经历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因而由于毛泽东思想涵盖的范围过广,很难用一句比较精确的话来概括。所以到目前为止,对毛泽东思想他的主题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四个组成部分的主题。首先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过程当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它的主题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需要阐释清楚,这四大理论的主题实际上都包含两个方面,第一,是什么。第二,怎么做。同时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这里面有两个变化,第一,加了一个状语,新时代。之所以加“新时代”,是因为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背景下面形成和发展。同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在社会主义前面还加了“中国特色”这四个字,而以往的理论都没有。那么为什么现在要加中国特色,这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改革开放以来,历代政治领导集体接力奋斗的结果。但真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成熟是在十八大之后。所以在这个基础之上,在2017年11月底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和世界政党高层论坛上面,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出“中国模式”这个概念,他指出我们不复制任何国家的模式,也不要求其他国家复制中国模式。那么中国模式这个概念的提出,意味着从十八大之后,这个中国模式或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通过历代政治领导集体的这种接力的探索,已经在十八大之后趋向于成熟。因而在这里面就可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它是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那么,有关于历代政治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贡献,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历代政治领导集体接力探索的基础之上开拓出来的。首先党的第一代政治领导集体,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为新时代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政治领导集体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也就说邓小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者。这是因为在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同志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而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邓小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者。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政治领导集体成功的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四代政治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那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五代政治领导集体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性飞跃。首先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使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站起来的伟大历史性飞跃。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政权,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得以改变,使广大人民群众翻身当家作主,成了自己的主人。而以邓小平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启了中华民族富起来的新征程。而且在富起来的新征程当中,同时包括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而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推动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性飞跃。

所以习近平同志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当中,他说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时性飞跃,可以得出三个结论。第一,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第二,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第三,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毛泽东同志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历程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第二,改革开放40年,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这样一个过程说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第三,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到本世纪中叶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那就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可以说,在近百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实现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经历三大历史时期,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实现了三大实践成果,即中国特色革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陈美东.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发展若干问题.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