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前沿
当前位置: 首页>>党群工作>>理论前沿>>正文

重温习近平总书记3.18讲话精神

增强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三个关键点

原创 中国社科马克思主义 2019-12-19 14:22:57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了思政课的重大意义,对广大思政课教师寄予了殷切期望,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指明了方向。理直气壮上好思政课,把这一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讲好,使学生爱学乐学、学有所获,应从三个关键点上下功夫,不断增强思政课亲和力。

着力提升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增强高校思政课亲和力,要充分提升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有赖于教师的过硬自身素质。首先,教师必须涵养高尚师德。培养有理想有担当有情怀的时代新人,思政课教师必须以德立身、以德从教。教师严于自律,言嘉行懿,堂堂正正,才会成为学生喜爱和尊敬的老师。爱岗敬业是师德的重要体现。思政课教师是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树立远大理想目标的引路人,必须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满腔热情、真心喜爱。必须政治要强,有高远的理想追求和炽热的家国情怀,愿意为教育事业奉献毕生精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情实意讲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生动诠释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魅力,使学生情感认同、信仰坚定。其次,教师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思政课亲和力的源头就是教师自身得有“两把刷子”。把抽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得清楚明白、透彻晓畅,要求教师专业知识牢固扎实,思维要新,视野要广。通过深广的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和历史视野旁征博引,鞭辟入里中春风化雨,使学生明辨是非、启迪智慧。切实做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明心立志,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梦征程中。

充分调动学生“学”的主体作用。要增强高校思政课亲和力,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认知转变,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使课堂活起来。马克思曾经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如果思政课只是填鸭式、大水漫灌式的照本宣科,将学生视为知识的被动接收器,那么课堂只会一潭死水。失去课堂的亲和力,就根本不能说服学生,遑论引领学生。因此,思政课教师要根据时代发展及青年学生自身特点和需求,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给学生之所需,解学生之所困。要大胆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创新话语表达,采用合适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解决好思政课长期以来“配方”较陈旧、“工艺”较粗糙等问题。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将启发式、情境式、道德体验式、人文关怀式等多种方法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之中,将昂扬向上的大学校园文化有机贯通到课程环节之中。这样的课堂,才有温度、有热度、有情感。学生才会在平等自由的氛围里激活求知欲,主动学习,从“入眼悦耳”到“合意走心”,体验收获知识的乐趣,形成自觉的道德追求。

重视实践在教学中的检验和强化作用。“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增强高校思政课亲和力,须做到理论性与实践性高度统一。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必须在实践中经受检验,并指导进一步实践。用科学理论培养人塑造人,终极价值诉求是让学生品学兼修、知行统一,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因此,要特别重视实践在思政课教学中的检验和强化功能。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的社会实践是增强思政课亲和力的有效途径。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丰富多彩,可以组织学生走进街道社区,了解社情民意;深入工厂企业,体悟工匠精神;来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习革命先烈精神,激发爱国情怀;也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在实践中寻找生活素材,制作“微视频”、排演“微剧场”来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这些社会实践都具有书本无法超越、影视作品无法比拟的亲和力。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能更好感知与体悟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而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思政课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本文系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时代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教学改革研究”(编号:753)阶段性成果)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匡列辉

(作者单位:湖南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