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郭绚霞)为深入探索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新路径,着力破解各学段思政课教学衔接难题,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25年8月6日成功举办津粤湘三省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讨会。来自天津师范大学、湖南城市学院、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益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长沙市平高松雅湖高级中学、长沙市南雅中学、衡阳市衡钢中学、湘西州民族中学、常德市石门县第三中学、安化县第一中学、益阳市万源明达学校等三省市14个大中小学的领导、专家和骨干思政课教师代表齐聚一堂,共商思政课教学协同大计。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何军新主持。
研讨会现场
会上,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龚彬向大会致欢迎辞,副院长王钢宣读了《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湖南宣言》。院长何军新向部分与会专家颁发了我校教育硕士学科(思政)专业行业导师证书。经会议讨论,决定由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承办2025年下半年益阳市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学展示活动。
与会领导、专家聚焦核心议题,共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衔接之道。其中,益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思政教研员李朝辉认为,当前各学段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上客观存在的“断层”或简单重复现象,亟需顶层设计予以贯通,因此构建“螺旋上升、有机衔接”的内容体系与“遵循规律、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至关重要。衡阳市衡钢中学校长郭平贵则从衡阳本地资源出发,分享了以“衡阳抗战”“船山文化”“工业文化”为纽带,精心设计覆盖不同学段、体现认知递进的系列思政主题教学活动的宝贵经验,引发与会者强烈共鸣。长沙市南雅中学政治课教师姚文改认为,要注重课程思政教学,通过互动式、体验式教学激发兴趣,培养思辨能力,实现知行合一。他分享了南雅中学在跨学科融合、实践活动方面的成功案例,强调多方协同、资源共享的重要性。
经过热烈讨论,会议达成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如下共识: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上,向地方政府教育部门申请成立益阳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领导和协调地方大中小学定期开展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系列活动;在教学内容体系上,亟需建立跨学段集体备课与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明确各学段核心素养培养侧重点,避免内容倒挂或简单重复;在师资队伍培训上,依托湖南城市学院教育硕士学科(思政)专业和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学科点,倡导建立地方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手拉手”备课、相互听课评课、联合教研及培训的长效机制;在实践教学上,探索整合利用区域红色文化、社会发展等资源,设计贯通性的“大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在教学评价机制上,要探索能够充分调动各方参与积极性,有利于一体化推进的科学的多维评价体系。
最后,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何军新作总结发言。他认为,区域性“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是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有效抓手,我校将在益阳市积极发挥牵头与协调作用;我们唯有打破学段壁垒,真正实现目标贯通、内容融合、资源协同、师资联动、评价互认,才能有效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让思政课真正成为一门有温度、有力量的“人生必修课”,为培养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筑牢坚实根基。
(一审:邓洁莲 二审:王钢 三审:何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