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科学研究>>科研动态>>正文

2013年下学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团队第五次活动纪要

 

20131126下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团讨论班召开了本学期第五次研讨会,召集人楚静,成员有刘凌霄、朱文星、高永爱、马红果、孙涛、赵志华。

本次讨论会以“社会问题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研究”为主题,主讲人楚静。讨论内容如下:

首先,主讲人对该主题研究的时代背景及研究意义进行了分析,分析指出: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 大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社会问题有着广泛的了解, 但受到社会阅历浅、信息渠道多、接受理解片面等因素的影响, 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这些误区影响着大学生对国情的认识和理解, 影响着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和理解, 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对高校思想理论政治课的认同和接受程度, 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因此, 在探讨、研究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课题时, 应该而且必须关注社会问题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

其次,主讲人认为,社会问题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社会问题影响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程度第二, 社会问题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

基于主讲人对主题研究所作的铺垫式介绍,打开了与会人员的话匣子,大家一致认为,为应对社会问题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所产生的影响,必须进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 应充分重视结合教学内容分析研究社会问题, 解惑答疑

朱文星认为,教师要立足中国国情, 要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感责任感, 更多地关注和研究社会问题, 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质量。立足本国国情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与学的前提和关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大多教学任务繁重, 没有时间和条件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社会考察, 他们中有些缺乏对社会问题应有的关注, 有些对许多社会问题的了解也主要是通过媒体和文件, 缺乏有关社会问题的第一手资料, 更谈不上研究。高校应创造条件, 在时间和经费上给予保证, 支持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与社会实践, 进行社会调查、社会考察, 对有关社会问题进行深入了解, 获取第一手资料。总之, 从国情出发, 借鉴国外的教改经验, 关注并研究社会问题, 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

赵志华认为,要回应社会问题对思政课教学的影响,必须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现行的方针政策, 正视社会问题对高校的影响和冲击, 始终坚持坚定正确的教学改革方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原理比较熟悉, 理论功底较扎实, 研究的重点也主要是理论问题。但由于不从事社会具体工作, 许多教师对党和国家的许多具体的方针政策不熟悉或不了解。党和国家的许多方针政策很多都是针对具体的社会问题制定的, 并且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调整的, 是我们解决、处理社会问题的主要依据。

刘凌霄认为,首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 应注重结合教学内容, 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 深入剖析社会问题。其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更加重视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正确客观理解现存社会问题,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楚静撰稿  龚彬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