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科学研究>>科研动态>>正文

2014年上学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团队第四次活动纪要

2014年5月20日下午4:40-5:4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团队在院长办公室举行第四次科研团队活动。会议由夏建文院长召集,龚彬、何军新、李高君、李湘刚、邹大虬、刘边香、黄惠莲等老师参加。黄惠莲老师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主题,探讨了以下问题和主要观点。

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来的?

1.我国改革开放进行到了中后期,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改革日益复杂,前期“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改革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发展要求,必须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视角来系统、整体而又协调地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

2.随着执政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认识的不断深化,意识到我国现代化的问题,不单是通过对原有社会结构、功用改变来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问题,而是由于生产方式的改变而带来社会整体的组织模式、人们的交往模式和核心价值观体系等的根本变化,换言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是一个对我国社会系统解构和重建的过程,需要治理体系和能力的整体转型。

3.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社会获得了快速发展,社会“现代化”特征日益凸显,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滞后”使得我国对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预防、控制和解决的能力永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必须加快推进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涵是什么?

1.我们应该从“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治理能力”和“现代化”三个关键词来认识和研究它的内涵。

2.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的理念、制度、体制、机制、技术手段适应现代社会及其发展要求,能够在维护现代社会秩序的基础上促进或加快现代化进程。

三、现代社会的特征有哪些?对现代社会的治理需要哪些理念?

1.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这是由现代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社会化大生产和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决定的。

2.现代社会是一个讲究效率或效益的社会,这是由商品生产的竞争性引起的,没有效益或效率就会淘汰或无法更好存在。

3.现代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这是由现代社会的开放性和竞争性导致的。

4.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这是由现代社会的开放性、竞争性和风险控制需要产生的。

与之相适应,现代治理理念有:多元参与、富有效益或效率、风险控制、法治等。

(黄惠莲撰稿  龚彬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