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科学研究>>科研动态>>正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研讨论班活动二:“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世界眼光”

2015年5月5日下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科研讨论班“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进行本学期第二次学术活动,本次活动由夏建文教授主讲,参加人员有李湘刚、陈睿瑜、刘迪香、李高君、邹大虬、黄惠莲等。主要内容如下: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以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资金流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和合作形式。其中政策沟通是重要保障、道路联通是优先领域、贸易畅通是重点内容、资金流通是重要支撑、民心相通是社会根基,共同构成一项系统工程。其战略目标是要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为我国加快形成陆海统筹、东西互济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指明了方向,为沿线国家加强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促进共同繁荣提供了机遇。

一、“一带一路”战略有助于构建人类“利益共同体”

“一带一路”是梦想的对接,也是战略的对接。从张骞出使西域到郑和下西洋,海陆两条丝绸之路给沿路的国家和地区带去了文明和友好,赢得了各国人民的赞誉和喜爱。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腾飞,中国在更多方面有能力帮助别国,特别是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价廉物美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作为全球主要外汇储备国,中国能够携手各国共同应对金融风险,中国有实力投资海外,与急需资金的国家共同把握发展机遇。“一带一路”战略将实现我国与沿线国家战略对接、实现国家间战略协作,将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战略构想与世界其他国家共同繁荣联系起来。正如习近平在蒙古国国家大呼拉尔发表重要演讲时所说,“中国愿意为包括蒙古国在内的周边国家提供共同发展的机遇和空间,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中国开展对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将坚持正确义利观,不搞我赢你输、我多你少,在一些具体项目上将照顾对方利益。中国说到的话、承诺的事,一定会做到、一定会兑现。”

“一带一路”发端于中国,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覆盖约 44 亿人口,经济总量约 21 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 63%和 29%。“一带一路”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也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合作带。通过“一带一路”建设,能够把中国的发展与沿线各国的发展对接起来,把中国梦与沿线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梦想对接起来,让周边国家从中国的发展中获益。

二、“一带一路”战略有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世界上的200多个国家的发展程度、社会制度存在很大差别,各国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世界各国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同时,天下依然很不太平,局部动荡频繁发生,各类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影响人类社会存续发展。如今,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等“三股势力”在欧亚地区活动日益猖獗。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相关国家仍存在一些领海、岛屿和海洋权益争议,不同程度存在海盗等各类海上犯罪活动。这些问题和挑战,各国都无法单独应对,只有携手合作才能共创未来,“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它必将有助于中国同沿线国家一道,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和平是人民的永恒期望。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没有和平,发展就无从谈起。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该做和平的维护者和促进者,不能这边搭台、那边拆台,而应该相互补台、好戏连台。国际社会应该倡导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的理念,使我们的地球村成为共谋发展的大舞台,而不是相互角力的竞技场,更不能为一己之私把一个地区乃至世界搞乱。各国交往频繁,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关键是要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与和平谈判,妥善解决矛盾分歧,维护相互关系发展大局。

三、“一带一路”战略有助于筑牢人类“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战略2.0版本。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对外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受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因素影响,对外开放总体呈现东快西慢、海强陆弱格局。“一带一路”将构筑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一体两翼”,在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开放步伐,助推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的边缘迈向前沿。实现陆海统筹、东西互济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关键基础。”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各国间的关系发展既需要经贸合作的“硬”支撑,也离不开文化交流的“软”助力。“千百年来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作为多元文明碰撞与交流的遗产,丝路精神并非中国独享,它一直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我们有责任发挥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做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把“中国梦”同周边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同地区发展的前景对接起来,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撰稿:夏建文 审核:何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