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5日下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科研讨论班“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进行本学期第五次学术活动,本次活动由李高君副教授主讲,参加人员有李湘刚、陈睿瑜、刘迪香、李高君、邹大虬、黄惠莲等。
核心内容如下:
我国大学文化建设要与时俱进,运用意识形态运行规律,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切实把握、贯彻实施习近平总书记办好大学、培育人才战略新思想,促进大学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运用意识形态运行规律,加强大学意识形态文化建设战略
“得意识形态话语主导权者得天下,失意识形态话语主导权者失天下,可谓意识形态运行的一大规律。”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必须加强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笔者认为非常切实可行。办法是建设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指挥部。高校党委领导班子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指挥部。面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的新形势,高校党委必须强化自身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要特别把握好意识形态文化发展趋势,坚持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高校实际上的头等大事、要事,常抓不懈,尽心尽力,尽职尽责,落实、落细、落小。
二、切实把握、贯彻实施习近平总书记办好大学、培育人才战略新思想
1.办好中国大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我国截止2013年教育部统计数据,有普通高校3000多所。扎根中国大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支撑,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办好中国的3000多所各个类型的大学,一所都不能少,每一所都要尽力办好。
2.在邓小平的培育四有新人思想基础上丰富了大学人才培育新内涵。“四有新人”是1980年5月26日邓小平给《中国少年报》和《辅导员》杂志的题词,之后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成为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大学人才培养新思想,笔者认为,主要包括有理想、有大德、有文化、有责任。有理想:即大学生在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历史进程中,努力实现自己的个人梦。习总书记语重心长地指出,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美好的现实。有道德:即大学生要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国家的大德和个人美德的统一。习总书记强调核心价值观实质上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道德,也是一种大德,即国家的德、社会的德。有文化:即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熔炉中,掌握真才实学,练就过硬本领,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习总书记特别强调广大青年一定要勇于创新创造,因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有责任: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大学生的人生目标,也是大学生的社会责任。用责任取代纪律,不是强化制度法律规章的约束,而是用理性认识和激励给大学生增强思想动力,更易被大学生乐于接受。习总书记中指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对中华民族的责任,对前人的责任,对后人的责任。”责任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有力保证,是国家对每个社会成员的道德核心要求。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弄潮儿,理当相应习总书记的号召,立德高远,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齐治平,奉献有价值的人生。在奋力拼搏实现中国梦的冲刺阶段,习总书记的殷殷期待,让我们认识到,加强大学生理性、道德、文化和个体责任感的培育应该在大学人才培养方案中,在大学文化发展战略目标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地位。
三、依照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把握大学文化发展战略重点
审视我国大学文化发展的战略环境现状,明确我国大学文化发展的目标、使命、责任,笔者认为当前我国大学文化发展,一定要认真领会和扎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大学文化发展战略思想,在大学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抓住重点,既继承传统,坚持文化守成,又能有所突破,大力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