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科学研究>>科研动态>>正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研讨论班活动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伦理价值观的新发展

    2015年9月15日下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科研讨论班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伦理价值观的新发展”为主题进行本学期第六次学术活动,本次活动由夏建文教授主讲,参加人员有李湘刚、陈睿瑜、刘迪香、李高君、邹大虬、黄惠莲等。核心内容与观点如下:

    从古至今政治伦理大多都是围绕对自由、平等与公正等问题的论证而展开的。政治伦理价值观是人们在处理政治价值问题时所持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是人们在政治生活中对“什么政治行为是恶、什么政治行为善”进行判断的标准。政治伦理价值观是政治道德的灵魂,它既可以外化为一系列具有约束力的政治道德准则,又可以内化为政治行为主体的道德品质,与行为者的个性融为一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伦理价值观的新发展仍需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坚持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性质,二是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在社会主义国家里,政治行为的善就是人民的利益与幸福,也就是为人民服务。在我国当代,为人民服务包含两个重要的价值原则:一是人民利益的价值原则;二是公民权利的价值原则。促进人民利益和保护公民权利是现代民主政治生活中的两个主要内容,二者相互促进。正确的做法应当是既重视人民利益的实现,又注重保障和维护公民权利。

    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伦理价值观的形成,是立足当代中国政治实践,充分借鉴世界发达国家的政治治理经验,在中华民族政治伦理传统与现代西方政治伦理文化的有机互动中,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内容,创造出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政治伦理价值观的新范式。这一价值观念体现于人民的日常交往和生活实践中,对人们的思维、感知和想象起促进或制约作用,影响着每一位公民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价值观的新发展和实践运用,需要不断深入探寻古今中外政治伦理思想价值观之纵深精华,剥茧抽丝,作出深刻的学理探究和鲜活的现实解读。具体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伦理价值观的新发展体现在以人为本、公平正义、文明发展、民主法治几个方面。

    社会主义政治伦理价值观的这些新内涵,根源于马克思主义,借鉴了西方现代成功经验,继承和超越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结合当代社会实践,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价值追求和发展目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具有推动意义,适应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今后非常长的时期内都需坚持施行和完善。

      (撰稿人:夏建文            审稿人:易永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