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科学研究>>科研动态>>正文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科研讨论班活动七: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现代公民意识培养研究

    2015年9月28日下午,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科讨班在院办进行了2015年度第七次科研讨论活动,参加人员有:楚静、朱文星、刘凌霄、高永爱、万晓红、马红果、赵志华、陈仁保、孙涛、侯杰共10人。本次活动由楚静主讲,主题为“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现代公民意识培养研究”。讨论的主要内容有:

    第一,现代公民意识培养内容。公民意识是公民对自己在国家中的社会地位、社会权利和社会责任的一种自觉认识。公民意识主要包括国家意识、法律意识、民主意识和公德意识,这四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而贯穿其中的就是权利和义务意识。

    第二,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及特点。大学生对公民意识还模糊不清,对法律缺乏了解,对法律的内容知之甚少,许多大学生对于公民被赋予的法律权利和义务认识不足,导致他们无法充分行使权利、承担义务,在法律权利受到侵害时,缺乏维权意识,更不知道维护权益的方法和途径,法治的思维更无从谈起,从而进一步影响了大学生法治理念的培育。大学生公民意识薄弱的特点如下:其一,大学生的公民意识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缺乏对公民意识内容的理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还存在着知行不一的情况;其二,不少大学生法治观念淡薄,权利意识较弱。

    第三,核心价值观与现代公民意识。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公民意识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目标和方向。

    第四,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培养对策分析。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密切配合。在人的不同成长阶段,公民意识教育的内容结构、途径和方法是不同的。一是创设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和培养的有利的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二是建立以国家意识教育为核心、以权利和义务意识教育为主线、以民主和法制意识教育为重点和以公德意识教育为基础的公民意识教育的内容结构;三是改革高校德育,把公民意识教育作为德育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把公民意识的培养作为德育目标的基础层次,以提高德育的有效性;四是利用“两课”载体,大众传媒载体和实践活动载体作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主要载体,落实公民意识教育,把课程教育和实践教育以及大学生的自我教育结合起来。

                             2015年10月2日

         撰稿人:楚静          审核人:易永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