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年11月17日下午
地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办公室
召集人:周翠娇
参加成员:何军新 王钢 张荣禄 周翠娇 莫晓斌 文大山
讨论主题:从九三大阅兵看加强对抗日战争史相关问题的研究
主要内容如下:
今天莫晓斌老师结合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的问题谈了自己的粗浅体会和认识。
今年是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对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中国政府和人民格外重视,不仅举行了多种多样的各种纪念活动,还隆重举行了纪念抗战的大阅兵,这非常有利于铭记历史经验教训、宣示和平发展决心、展示强大和平力量、提振强国强军信心。对我们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同志来说,加强对抗日战争史的学习和研究,自然是份内之事,责无旁贷。
9月3日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是中国首次以纪念抗战胜利为主题举行的阅兵。这次大阅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郑重决策,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抗战胜利70年,“刀光剑影”虽已黯淡,“鼓角争鸣”也已远去,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警钟必须长鸣,警示必须牢记。回顾抗战史,我们既敬佩先辈们不畏强敌、以命相搏的血性和胆气,也为当时国家的落后而痛心,为抗战胜利付出的重大代价而喟叹。要牢记觉醒才有抗争,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实现精神上的觉醒和人民的团结,才能形成磅礴伟力。开展阅兵,有利于铭记历史经验教训,透过历史的迷雾看清真谛,更加心明眼亮,更有战略定力。
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到了列强长期侵略和蹂躏,但中国人民不是从中学会弱肉强食的强盗逻辑,而是更加坚定了维护和平的决心。近代世界以武力开道的暴力崛起,导演了一幕幕“大国政治的悲剧”,证明了扩张争霸是毁灭之路。邓小平曾指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国家富强之路,是民族复兴之路,也是和平发展之路。这条道路是中国人民在其他救国途径的尝试全部碰壁之后作出的历史性选择,绝不能偏离。举行阅兵,就是要再次宣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强大决心。
在战争和冲突的特定历史时期,决定世界能否转向和平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和平力量及其增长能否超越战争力量及其增长。当和平力量足够强大,就能止戈为武,赢得和平;反之,人类社会就会在黑暗和曲折中徘徊更长时间。我们主张的和平发展,不是“绝对忍受”的和平发展,不是放弃国家正当权益的和平发展,不是拿国家的核心利益做交易的和平发展,而是以强军支撑的和平发展,甚至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以正义战争保障的和平发展。通过阅兵展示国威军威,决不是所谓的“炫耀武力”,而是为了展示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强大和平力量,遏止敌对势力侵略、颠覆和分裂中国的图谋,确保我们的现代化和民族复兴进程不被打断。
当前,我们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前进过程不会轻轻松松、顺顺当当。我们越发展壮大,遇到的阻力和压力就会越大,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如果说,70多年前,中华民族需要一次大觉醒、大凝聚来应对亡国灭种的危险,那么,在国家由大向强“关键一跃”的今天,中华民族需要又一次大觉醒、大凝聚来防止“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举行纪念抗战胜利的阅兵,就是要让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看到当代中国国力军力之强大,从而振奋起推进民族复兴的豪情壮志。
毋庸置疑,当今中国诸多矛盾、问题盘根错节,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面临的威胁和挑战增多。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应对各种威胁挑战。这次举行的大阅兵,成功使“中国自信”“中国力量”来了一次大升级,给中国梦强军梦的实现注入巨大动力!也给我们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与研究的同志提出了加紧抗战史研究与学习的急迫要求!
(撰稿人:莫晓斌 审核人:易永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