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科学研究>>科研动态>>正文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科研讨论班活动十二:校训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

    2015年11月10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科研讨论班在院办进行了本年度第12次科研讨论活动,参加活动的老师有楚静、朱文星、刘凌霄、高永爱、陈仁保、万晓红、马红果、孙涛、赵志华、侯杰等10人。本次研讨主题是《校训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由楚静主讲,研讨内容如下。

    一、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意蕴

    1、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者具有共同价值源泉

    校训是一所学校校园文化和教育理念的反映,是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练,只可以说,校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如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复旦大学的“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中山大学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武汉大学的“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等知名大学校训文化都是基于儒家文化而形成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在地包含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追求和道德规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肥沃土壤和精神源泉。

    2、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者具有共同价值目标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气有浩然,学无止境”、“忠信笃敬”等大学校训,对于学校师生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它是激励师生奋斗拼搏的动力,更是师生们的行为准则。

    二、校训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

    既然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涵上是一脉相承的,那么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学,完全可以通过探讨校训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关系,进一步提升学校师生的主流价值认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1、拓展校训精神内涵,使其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2、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三、依托校训培育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分析

    1、发挥校训精神的价值引领功能,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

    2、加强以校训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动力。

    其一,加强舆论文化建设,形成优良校风;其二,建立教风责任制,提高课堂质量和教学效果;其三,建设优良学风,培养高素质人才。

    3、创新宣传形式,开辟多元渠道,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力。

    首先,通过整合学校宣传教育资源,把握好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时机;其次,学校可根据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结合自身的办学实际,在挖掘阐释校训精神的同时,提出发展目标。

           撰稿人:楚静          审核人:易永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