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科学研究>>科研动态>>正文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科研讨论班活动十四:湖南新型城镇化推进模式及政策选择研究

    2015年11月21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科研讨论班在校外进行了本年度第14次科研讨论活动,参加活动的老师有楚静、朱文星、刘凌霄、高永爱、陈仁保、万晓红、马红果、孙涛、赵志华、侯杰等10人。本次研讨主题是《湖南新型城镇化推进模式及政策选择研究》,由楚静主讲,研讨内容如下。

    一、我国城镇化发展模式的回顾与反思

    1、东部沿海地区都市群模式

    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其优越的区位及优惠的政策,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吸引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形成了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都市群、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都市群和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环渤海都市群。

    2、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模式

    主要介绍成都模式,它是以大城市带大郊区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最大的特点是使城镇化的农民做到“不失地”、“有产业”、“能增收”。

    3、独具地方特色的小城镇发展模式。在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中极具地方特色的发展模式有以下两种: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

    二、湖南新型城镇化多元模式探索及存在问题

    湖南结合本省的实际开展新型城镇化多元模式探索,既发挥了长株潭城市群的带动作用,又形成了以地级市为依托的城市组团(洞庭湖、湘南、大湘西)模式,还培育出“资兴模式”为补充的重点小区镇的发展模式。湖南新型城镇化在取得突破的同时,仍然存在区域协同发展的制度障碍等问题。

    三、推进湖南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对策思考

    1、科学研判省情阶段性变化,谋划和推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

    依据区域经济发展,定位“二带”战略;顶层设计湖南新型城镇化机制体制改革框架;充分认识改革开放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可持续的关键。第一,确立“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关系新定位;第二,改革开放仍然是新阶段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关键。

    2、充分重视科技发展大趋势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

    首先,充分认识智慧城市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时期;其次,基于大数据的顶层设计,助推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

    用大数据的思维方式来推进新型城镇化。传统的城镇化建设主要致力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政府部门工作重心是以修路、修桥为主的固定资产投资建设,而大数据时代,政府的思维方式应从追求事件本身的简单线性因果关系转向发现丰富联系的相关关系,这种思维注重的是“城”、“乡”、“镇”、“村”的产业功能、规模、保障等方面的数据链基础,因为数据本身反映的不仅是当前状态,更是过去和未来的间接反映。

           撰稿人:楚静    审核人:易永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