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0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科讨班在电信楼316室举行了第9次科研讨论。讨论由团队负责人涂建华教授主持,主讲为蒋丽红老师,团队全体成员参加会议。
主讲老师蒋丽红就其申报学校规划处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向大家做了详细的申报缘由汇报。
第一是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实践教学。2015年中宣部、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教社科[2015]3号)等一系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文件,文件明确提出,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要求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艺术,倡导集体备课和名师引领,强化问题意识和团队攻关,注重发挥教与学两个积极性,形成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互支撑,理念手段先进、方式方法多样、组织管理高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
第二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模式,第一课堂开展“专题接龙”模式的专题教学,第二课堂开展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五微”实践教学。以教研室为单位,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在“微”字上下功夫,充分运用手机、摄像头、MP4等现代技术手段,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形成了概论教研室的“微视”、原理教研室的“微演讲”、基础教研室的“微照片(随手拍)”、纲要教研室的“微剧场”、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题学习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的“五微”模式。
第三是哲学科研讨论班团队支持,大部分老师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年,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专家,在该领域有较多的教学经验和科研成果积累。
第四是蒋丽红本人一直致力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和城市伦理的教学和科研。
(撰稿人:蒋丽红 审稿人:易永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