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科学研究>>科研动态>>正文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团队科研讨班活动十六:推进思政课“随手拍”社会实践参与功能研究

    2015年11月28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新型城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科研讨论班在院办进行了本年度第16次科研讨论活动,参加活动的老师有楚静、朱文星、刘凌霄、高永爱、陈仁保、万晓红、马红果、孙涛、赵志华、侯杰等10人。本次研讨主题是《推进思政课“随手拍”社会实践参与功能研究》,由朱文星主讲,研讨内容如下。

    从近年来基础课的教学实践来看,大学生对基础课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理论向实践拓展的做法是很欢迎的。但从教育方来看,无论是学校的领导还是基础课老师自身,对该做法的目的、内容、意义、方法等许多问题都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从而给教学改革带来了一些困难。本次讨论就我校近年来如何推进基础课“随手拍”社会的实践参与功能进行探讨,以推动高校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实践。

    高校基础课的教学实践表明,要提高其教育的实效性,必须推进其教学的实践参与功能。实践参与功能是指基础课的任课教师在精心组织课堂教学的同时,要努力促进育人途径,积极参与学校的思品工作实践,把思品教育渗透到学校育人工作的各个方面。通过讨论,大家形成了以下共识:

    一、思政课“随手拍”社会实践参与功能的内涵与作用

    就高校实践来看,基础课践能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

    (一)从完整的教学环节看,它有助于学生思品素质的提高,真正体现了基础课的价值。

    (二)从基础课教育本身来看,这种做法有助于加强思品教育的功能,推进课程自身的建设,真正发挥基础课教师在育人中的主导作用。

    1、增强基础课践能是推进基础课教学功能的重要途径。

    2、推进基础课践能是提高基础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3、推进基础课践能有助于发挥基础课教师在学校思政系统工程中的骨干作用和带头作用。

    二、推进思政课“随手拍”社会实践参与功能的原则

    (一)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二)坚持科学化原则

    (三)坚持系统化原则

    三、推进思政课“随手拍”社会实践参与功能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端正对实践教育的认识

    (二)解决好实践教育经费缺失的难题

    (三)建立强化基础课实践教学的管理机制

    (四)建设相对稳定的实践教育基地

    随后本科讨班围绕该讲座开展了广泛讨论:讨论召集人楚静希望进一步拓展实践途径与视野,刘凌霄鼓励基础课教师把本学期的“微视频”落实好等等。

    丰富的实践教学,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因此我们不能缺席,要走在实践教学改革的前面。

        撰稿人:朱文星           审核人:易永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