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联合发起和组织开展全国性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其中素质拓展的核心在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自从我校2006年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以来,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宣传部、学生工作处、团委等部门的联合支持下,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即着手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对传统“两课”教学进行改革探索,逐步摸索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素质拓展教学体系改革的思路、内容和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收获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取得了一批可喜的教学成果。
一、素质拓展教学体系的基本内容
(一)教学体系改革的缘由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实际。按照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的根本要求,一是要帮助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理论,二是要解决大学生思想实际问题,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文素质。但是,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强,不被学生重视甚至有厌学情绪。究其原因,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体系问题尚未解决好。一是过去的教学体系有缺陷,唯书是从,照本宣科,囿于“教法”的研究,忽视了课程、教材和学法的研究。二是忽视了课程的应用性,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教学方法呆板。基于上述分析,我们从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功能和本校教学实际出发,进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素质拓展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二)教学体系改革的依据
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素质拓展教学体系改革是建立在下列认识基础上的:
1.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要把讲授基本理论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起来,达到知与行的统一。
2.区别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重视研究教学体系。教材体系注重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教学体系则注重教学的应用性和实效性。
3.既要研究“教法”也要研究“学法”,把导学贯彻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过程。
(三)教学体系改革的思路
思想政治理论课素质拓展的目标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模块化和教学模式立体化。
1.建立“N +1模块化”教学体系结构,拓展学生的学习有厌学情绪。究其原因,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体系问题尚未解决好。一是过去的教学体系有缺陷,唯书是从,照本宣科,囿于“教法”的研究,忽视了课程、教材和学法的研究。二是忽视了课程的应用性,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教学方法呆板。基于上述分析,我们从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功能和本校教学实际出发,进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素质拓展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二)教学体系改革的依据
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素质拓展教学体系改革是建立在下列认识基础上的:
1.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要把讲授基本理论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起来,达到知与行的统一。
2.区别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重视研究教学体系。教材体系注重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教学体系则注重教学的应用性和实效性。
3.既要研究“教法”也要研究“学法”,把导学贯彻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过程。
(三)教学体系改革的思路
思想政治理论课素质拓展的目标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模块化和教学模式立体化。
1.建立“N +1模块化”教学体系结构,拓展学生的学习有厌学情绪。究其原因,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体系问题尚未解决好。一是过去的教学体系有缺陷,唯书是从,照本宣科,囿于“教法”的研究,忽视了课程、教材和学法的研究。二是忽视了课程的应用性,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教学方法呆板。基于上述分析,我们从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功能和本校教学实际出发,进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素质拓展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二)教学体系改革的依据
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素质拓展教学体系改革是建立在下列认识基础上的:
1.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要把讲授基本理论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起来,达到知与行的统一。
2.区别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重视研究教学体系。教材体系注重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教学体系则注重教学的应用性和实效性。
3.既要研究“教法”也要研究“学法”,把导学贯彻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过程。
(三)教学体系改革的思路
思想政治理论课素质拓展的目标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模块化和教学模式立体化。
1.建立“N +1模块化”教学体系结构,拓展学生的学习有厌学情绪。究其原因,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体系问题尚未解决好。一是过去的教学体系有缺陷,唯书是从,照本宣科,囿于“教法”的研究,忽视了课程、教材和学法的研究。二是忽视了课程的应用性,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教学方法呆板。基于上述分析,我们从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功能和本校教学实际出发,进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素质拓展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二)教学体系改革的依据
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素质拓展教学体系改革是建立在下列认识基础上的:
1.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要把讲授基本理论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起来,达到知与行的统一。
2.区别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重视研究教学体系。教材体系注重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教学体系则注重教学的应用性和实效性。
3.既要研究“教法”也要研究“学法”,把导学贯彻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过程。
(三)教学体系改革的思路
思想政治理论课素质拓展的目标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模块化和教学模式立体化。
1.建立“N +1模块化”教学体系结构,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N”为每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一课堂教学,“1”为该课程第二课堂教学。第一课堂教学包括3个环节,即案例探讨、原著欣赏、问题探究,其组合模式为“三合一”。这三个环节可自成体系,有相对独立性,集合起来则构成一个整体。第二课堂教学包括1个环节,即社会实践教学环节。“N +1模块化”是一个开放的整体,也是学生与教师双向互动的整体,在知识结构上循序渐进,在能力培养上逐步提升,是学生从学习理论知识、掌握思维方法到激发学习兴趣和信心,进而提升创新能力的过程。
2.形成了“研究性教学、实证性教学、实践性教学、网络性教学四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新模式,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从教学过程看,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这四种方法要求学生和教师一起从智力和感情上积极参与到教学情景中,相互交流和探讨,使学生把学习过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教学效果看,这四种教学方法让教师把原本空洞、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同社会现实和学生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变灌输式、注入式教学为多向互动式、主动建构式教学。
3.将素质拓展程序化。我们把素质拓展涉及为“1+2+3+特色活动”:1是案例讨论,案例材料进课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主要途径。它包括四大步骤:案例的收集、整理与编写--学生课下准备--小组案例解析--课堂交流与总结。经过几年的积累,我们已经编写精选的教学案例100个,这些案例均已在我们讲义、教案中体现出来并在课堂上运用。2是疑难问题解答,根据教学中所触及到的某些现实问题提出的,有较强的针对性。我们把启发式精讲与自学结合起来,开展课堂讨论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包括文字和语言)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是原著欣赏与学习,是原汁原味的学习素材。特色活动是各教研室组织的实践教学,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社会公益活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韶山、宁乡花明楼参观考察等。
4.形成了一整套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年来,我们坚持多媒体教学,不断开发和研制教学课件。由于是一线“两课”教师亲自制作,因此,在教学幻灯片中充满了精心打造的教学设计,再配以大量生动形象的图片、动画和视频资料表达内容,达到了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晦涩为通俗的效果,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5.建构综合考评体系,提升考试的激励功能。改变过去教师命题学生笔试的单一考试方法,采用科学合理的多维考试方式和成绩综合评定标准,对学生的成绩评价力求做到科学、客观、全面,使考试成为提高教学质量,激励学生继续学习的一种机制。我们着重从认识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道德素质进行综合考核,既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又考核他们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考核学生的理性认识能力,又考核他们的日常实践表现;既注重终端考核,又重视过程考核;既保持考试的规范性,又注重考试的灵活性。期末考试由闭卷改为开卷,考试题型采用了判断题、辨析题、材料分析、案例分析等多种题型,改变了学生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引导他们真正理解、消化所学内容,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也使教师教学有了更大的自主空间。
二、素质拓展教学体系的创新之处
(一)改善了学科结构。过去在实施思政课教学中以概念原理组成的体系有一定缺陷,知识面覆盖广,学生掌握知识的难度大,容易遗忘。而以拓展思政课教育教学功能为主线,把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整合为一个整体,不仅学科的基本结构得到改善,而且教学体系的特色更加鲜明。我们给每位上课的学生编辑印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素质拓展训练与考核》作业本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二)改进了课堂结构。在教学形式上以专题教授为主,辅以案例教学、问题研讨教学、原著学习教学、社会实践教学等多种方式,并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和“课堂讨论”等新型的教学方法,克服了抽象理论教学枯燥乏味的弊端,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
(三)突出了导学过程。素质拓展教学改革改变了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模式,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四)促进教学与科研同步发展。素质拓展教学体系密切关注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及时将前沿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使课堂变活了更充实了。
(五)改革了考核评价尺度,教学效果得到及时反馈,弱化了以往“应试”教育的弊端,突出了素质教育的功能。
三、素质拓展教学体系的应用效果
大学生素质拓展教学体系改革是在贯彻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中于2006年在我校06级本科学生正式实施的,学校党委和行政高度重视和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工作,将本教学体系改革于2007年和2008年校级教改课题中立项,在全校推广实施。该教学体系改革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009年被学校评审为教学成果二等奖。
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近几年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教学体系改革以来,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思维水平和运用能力较以往有了明显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能力素质得到协调发展。三年多来的教学改革实践证明,通过教学内容的精选、教学“模块化”结构的建立、“程序化”方法的引入、教学考核的严格把关及考试方法的调整,较好地处理了理论课与实践教学的关系,能有效地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深入改革。
教师教学成绩斐然,成果丰硕,连续获得省级、校级多项教学竞赛奖励。刘乐娃老师撰写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案例获得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学案例;刘凌霄老师2008年报送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视频获得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举办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评选活动选拔赛优秀教学片三等奖;肖爱民老师、邓凤香老师制作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件分别获得学校2009年、2010年多媒体教育软件比赛一等奖、二等奖;王钢老师撰写的《教师博客辅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应用研究》获得学校2009年教学研究改革论文一等奖,陈光明、周翠娇老师撰写的《“文化渗透” 抑或“文化侵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值得商榷的一个问题》获得学校2008年教学研究改革论文二等奖。